期刊简介

               195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读者为全国眼科工作者,以纸载体、光盘版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并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杂志。多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在国内本专业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内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载论文目前已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内外11种以上重要数据库收录;国内重要信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医药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重要奖项,连续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2/R

邮发代号: 2-6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81
  • 国内刊号:11-214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眼科杂志2011年第5期文章
  • 眼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眼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天津市眼科医院病理科从1976年至2008年间诊断的9例Kimura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CD20、CD79a、CD3、CD45Ro、CD34、Ki67及IgE等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3~62岁,年龄中位数为25岁;7例为单眼眶内病变,......

    作者:林锦镛;赵红;杨振海 刊期: 2011- 05

  • 人工角膜表面组织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角膜植入术后表面组织增生(STP)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其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人工角膜植入手术的患者85例(85只眼),男性7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45±15)岁.术前诊断包括眼烧伤(56只眼)、自身免疫性干眼终末期(14只眼)、眼爆炸伤(10只眼)和重复移植失败(5只眼),对术后STP进行临床观察和治......

    作者:董莹;黄一飞;刘茜;杜改萍 刊期: 2011- 05

  • 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视网膜相干光断层成像变化与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SD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的相关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择新生SD大鼠50只,其中10只(20只眼)于生后14、18、21、24及42d行双眼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另10只大鼠(20只眼)分别于生后14、18、21、24及42d各取2只大鼠(4只眼),提取视网膜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mR......

    作者:华宁;李筱荣;杨洁;赵乐冬;林松;刘勃实;袁佳琴 刊期: 2011- 05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胞外段1-3区基因转染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目的评价脂质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胞外段1-3区(KDRn3)基因转染抑制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选1周龄C57Bl/6N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中5d.回到正常环境中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在小鼠离开氧箱的当日,向转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脂质体pEGFP-N1/KDRn3复合物1μl;脂质体对照组注射等量脂质体;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回到正常环境中后5d......

    作者:左玲;栾永昕;裴颖;隋桂芹;苏冠方 刊期: 2011- 05

  •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

    目的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对照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7例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超声活体显微镜和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观察植片透明度及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

    作者:吴护平;董诺;谢素贞;李程;李学治;刘昭升 刊期: 2011- 05

  •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塞病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方法病例对照实验研究.收集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白塞病患者30例,年龄21~45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5岁.所有患者均根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并排除全身其他系统炎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未进行过抗炎治疗.30名健康对照组样本......

    作者:梁亮;王红;彭晓燕;赵萌 刊期: 2011- 05

  • 实验性大鼠镰刀菌性角膜溃疡中P物质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真菌性角膜溃疡和细菌性角膜溃疡中P物质(sP)的表达变化过程与差异,以及其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茄病镰刀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空白对照组大鼠5只,不做任何处理;茄病镰刀菌组接种茄病镰刀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角膜溃疡模型,模型制造成功后茄病镰刀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各取25......

    作者:赵桂秋;汪鑫;胡丽婷;林静;车成业;姜楠 刊期: 2011- 05

  •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视功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两种术式治疗角膜溃疡患者的视功能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04至2009年宁波鄞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诊断明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64例(64只眼),分别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36例,36只眼)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8例,28只眼),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前检查两组患者视力并验光,术后分析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状态、角膜内皮计数及......

    作者:陆勤康;童奇湖;赖晓明;王惠云;赵娜 刊期: 2011- 05

  • 兔眼角膜去端肽猪皮Ⅰ型胶原膜移植的研究

    目的探讨去端肽猪皮I型胶原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角膜愈合情况,及其作为角膜移植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研究.选用中国白兔100只,其中80只兔根据角膜植片来源不同随机分为胶原材料实验组(A组)及同种异体对照组(B组),两组均行单眼前板层角膜移植术.各组根据不同处死时间,随机分为3d、14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亚组,每组8只.余20只兔(40只眼)作为B组角膜移植供体来源.术后行大体、裂隙灯观察角......

    作者:王林妮;戎慧丰;颜华;梁爽;王鹏飞;刘文广 刊期: 2011- 05

  •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小分子化合物J2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大鼠角膜移植术后的内皮细胞,观测小分子J2化合物对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队列研究方法.将30只取右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实验大鼠编号后计算机随机抽号分为2组,每组15只.A组为J2药实验组,B组为安慰剂对照组.每组于术后第5、10、15、20、25天,分别计算机选号随机取下3只大鼠的角膜植片,经苏木素-咿红染色及AFM样品固定.两组AFM观测数据平......

    作者:宋静;郭惠玲;王大江;余继锋;杜改萍;王晓奎;黄一飞 刊期: 201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