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读者为全国眼科工作者,以纸载体、光盘版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并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杂志。多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在国内本专业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内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载论文目前已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内外11种以上重要数据库收录;国内重要信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医药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重要奖项,连续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首页>中华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81
  • 国内刊号:11-214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眼科杂志2010年第03期

Bevacizumab与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麻南;贺翔鸽

关键词:抗体, 单克隆,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眼疾病,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Bevacizumab与Ranib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荟萃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1966至2009年)、Embase(1966至2009年)、Cochrane图书馆(2009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至2009年)有关Bevacizumab与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Bevacizumab与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采用合并效应检验,结果以Z值表示.结果 共纳入Bevacizumab与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临床对照研究7项(1620只眼).各项研究中的疗效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将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显示,Bevacizumab治疗组患者的logMAR视力从治疗前的一0.9031±0.0323提高至-0.7635±0.0214,平均提高了0.1396±0.0225;Ranibizumab治疗组患者的logMAR视力从治疗前的-0.9345±0.0194提高至-0.8050±0.0221,平均提高了0.1295±0.020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P=0.57).Bevacizumab治疗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从治疗前的(325.4±52.3)μm降至(269.1±21.3)μm,平均降低了(56.3±18.5)μm;Ranibizumab治疗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从治疗前的(342.0±45.1)μm 降至(277.2±35.5)μm,平均降低了(67.8±23.2)μm,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P=0.26).Bevacizumab治疗组患者注射部位炎症发生率为4.1%(34/823只眼),Ranibizumab治疗组患者注射部位炎症发生率为3.8%(30/797只眼),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炎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4,P=0.46).Bevacizumab治疗组患者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为3.3%(27/823只眼),Ranibizumab治疗组患者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为3.4%(27/797只眼),两组患者结膜下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8,P=0.33).Bevacizumab治疗组总体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84/823只眼),Ranibizumab治疗组总体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76/797只眼),两组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5).结论 Meta分析结果表明Bevacizumab与Ran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尚需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