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读者为全国眼科工作者,以纸载体、光盘版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并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杂志。多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在国内本专业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内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载论文目前已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内外11种以上重要数据库收录;国内重要信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医药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重要奖项,连续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2/R

邮发代号: 2-6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81
  • 国内刊号:11-214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眼科杂志2015年第3期文章
  •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欧美国家引起中老年严重视力丧失主要的原因.临床上可分为湿性黄斑变性或新生血管型黄斑变性和干性黄斑变性.目前有较多针对新生血管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干性黄斑变性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不会导致急性视力减退而不被重视、尚无恰当的临床治疗标准等多种原因,研究进展缓慢.现对国外干性黄斑变性的新研究及治疗进展做出概述.......

    作者:张开颜;唐仕波 刊期: 2015- 03

  • 微RNAs在角膜的表达和功能

    微RNAs是近20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RNA,其普遍存在于生物基因组内,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结合,在转录后和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眼部有200余种微RNAs表达,其中角膜可表达50余种.微RNAs在角膜的发育、分化、糖原代谢、损伤后修复以及稳态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微RNAs在圆锥角膜、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碱烧伤......

    作者:茹玉莎;张琰;赵少贞 刊期: 2015- 03

  • 睑板腺功能障碍与睑板腺脂质改变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的质量和数量改变为特征.睑板腺脂质是由多种脂质组成的混合物,其构成了泪膜的脂质层,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维持泪膜稳定性的作用.MGD时,睑板腺脂质的成分将发生相应改变,是诊断MGD的重要指标.目前用于分析睑板腺脂质的主要方法包括色谱法和光谱法,但均不理想.由于MGD的病因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方式以对症治疗为主.简便有......

    作者:胡晓丹;吕会斌;江晓丹;李学民 刊期: 2015- 03

  • 重视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

    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是指在无角膜缘细胞功能失代偿的条件下,角膜上皮细胞再生、连接、黏附及移行功能异常.由于患者自身及围手术期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白内障患者在术后1~2周,开始出现角膜上皮水肿及角膜点状染色等,在处理不正确时,角膜上皮会发生缺损,甚至发展为迁延性溃疡.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及时正确地处理.对于有全身代谢性疾病、术前泪液异常及长期睑缘炎等情况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

    作者:孙旭光;王森 刊期: 2015- 03

  • 角结膜高浓度过氧乙酸烧伤

    患者男性,48岁因右眼溅入高浓度过氧乙酸,眼痛、视力下降1h,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30cm手动,眼压指测正常,球结膜苍白色水肿,球结膜下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气泡,角膜灰白色水肿,房水轻度混浊,前房内可见大量气泡,瞳孔圆,晶状体灰白色混浊,眼底视不清(精粹图片1中A和B);左眼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贾新国;陈春丽;张文波 刊期: 2015- 03

  • 泪河高度测定

    测定泪河高度,通常的方法是采用裂隙灯检查法观察在角结膜表面的光带和下睑睑缘光带的交界处泪液的液平高度,该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泪液的分泌量,一般高度≤0.35mm诊断为干眼症.目前使用Oculus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可进行非侵入式泪河高度测定,评估泪河的连续状态和泪液分泌量(临界值为0.2mm),结果更客观、直接和准确(精粹图片1).......

    作者:马骎;宁晓玲 刊期: 2015- 03

  • 我国白内障围手术期非感染性炎症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15年)

    白内障摘除术后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是因围手术期抗原刺激、手术应激、物理化学因素改变等引起的并发症.术中过度操作、刺激虹膜、手术时间延长等均可能加重炎症反应,轻者可致术眼疼痛、充血,重者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为术中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释放使血-房水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血管渗透性和房水蛋白质含量增高.因此,阻断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产生为控制炎症反应的主要靶点,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控制和......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 刊期: 2015- 03

  • 三分钟暗室激发试验的机制和标准化操作规范探讨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的发病机制复杂,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PACG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晶状体位置偏前、前房变浅而导致的瞳孔阻滞.此外,周边虹膜肥厚以及睫状体位置前移也是PACG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暗室激发试验是为诊断PACG而设计的激发试验,旨在从可疑的浅前房、窄房角患者中筛查出具有房角关闭风险的高危患者.但是,......

    作者: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诊治新技术共识小组 刊期: 2015- 03

  • 跨筛板压力梯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及诊治模式中应用标准的探讨

    新研究结果显示,视乳头筛板前的眼压与筛板后的脑脊液压之间的差值(跨筛板压力梯度),而非眼压,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1-2];且已在单纯颅内脑脊液压力降低的动物模型中发现了类似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结构性改变[3],提示脑脊液压力降低所致的跨筛板压力梯度增大与视神经损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作者: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诊治新技术共识小组 刊期: 201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