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读者为全国眼科工作者,以纸载体、光盘版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并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杂志。多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在国内本专业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内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载论文目前已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内外11种以上重要数据库收录;国内重要信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医药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重要奖项,连续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2/R
邮发代号: 2-6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81
- 国内刊号:11-2142/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青年和成人弱视视觉系统可塑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青年和成人弱视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探讨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方法按照全国统一弱视诊断标准,收集15~17岁弱视患者47例(57只眼)和18~45岁弱视患者55例(68只眼).治疗前进行矫正视力、激光干涉条纹视力(IVA)、弱视类型和程度、注视性质检查,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矫正眼镜法和光学药物压抑疗法(远、近距离压抑和微量压抑)联合遮盖疗法,同时辅以后像红光法进行综合治疗.随访时间1~5年,平......
作者:陈君平;宋文熹;吴奇惠 刊期: 2003- 12
-
细小眼球穿孔伤致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球细小穿孔伤致眼内炎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对153例眼球细小穿孔伤致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致伤物种类、伤口大小、眼内异物存留、相伴组织损伤、早期视功能情况、感染发生速度、微生物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细小眼球穿孔伤致眼内炎的发生率为42.3%.随访3个月至7年,153例患者中视力>0.3者13例,占8.5%;视力≤0.3者140例,占91.5%;其中眼球摘除者37只眼,占2......
作者:傅振和;郭黎娅;郑曰忠;陈颖 刊期: 2003- 12
-
自动静态视野随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研究
目的探讨青光眼与疑似青光眼患者自动静态视野随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0年6月,使用Octopus1-2-3全自动静态视野计连续检测次数≥2次的青光眼患者(82只眼)和疑似青光眼患者(80只眼)的视野检测资料,根据检测次数分为A、B、C组,比较各组患者视野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反应率(FP)、假阴性反应率(FN)及可靠性因子(RF).结果依据瑞士Interzeag公司提供的......
作者:吴劲松;王大博;王竫华 刊期: 2003- 12
-
人眼滴用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及妥布霉素的前房穿透性研究
目的比较人眼滴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妥布霉素的前房穿透性差异.方法2003年4~8月在我院门诊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5例(125只单侧眼),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个大组:氧氟沙星组(42只眼),环丙沙星组(41只眼),妥布霉素组(42只眼),每个大组再使用随机排列表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8或9只眼.按不同大组,术前局部给予0.3%氧氟沙星、0.3%环丙沙星或0.3%妥布霉素,滴眼6......
作者:姚克;章征;杨瑶华;吴筱丹 刊期: 2003- 12
-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研究
目的比较培养的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正常人及经活动期TAO患者血清处理后的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在超微结构与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取5例TAO患者与4例正常对照者的眼眶结缔组织和眼外肌进行OFs原代培养,传代后,部分OFs加入活动期TAO患者的血清后再培养.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OFs的超微结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两组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
作者:罗清礼;张学进;曾继红 刊期: 2003- 12
-
OrbitTM1.8生物力学计算机模拟系统在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初步评价OrbitTM1.8生物力学计算机模拟系统在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分别行Hess屏和其他相关检查.应用OrbitTM1.8生物力学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改变受累眼外肌的收缩力、弹性、神经支配等参数,并根据相关眼外肌的继发改变,构建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模型,分析15例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患者的病因、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高玮;赵堪兴 刊期: 2003- 12
-
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手术前后Bielschowsky歪头试验的变化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手术前、后Bielschowsky歪头试验的变化.方法根据患眼原在位的垂直斜视度数,按照麻痹性斜视的手术原则,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减弱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即减弱患眼的下斜肌和对侧眼的下直肌,治疗38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患者.手术前、后采用三棱镜遮盖法定量进行Bielschowsky歪头试验,检查患者原在位和头部向双侧倾斜时患眼的垂直斜视度数.以头部向患眼侧倾......
作者:牛兰俊;吴夕;黎晓新;王印昌 刊期: 2003- 12
-
转换注视眼治疗分离垂直性偏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单眼分离垂直性偏斜(DVD)或双眼不对称性DVD患者上斜视的效果.方法收集弱视眼矫正视力≥0.5的儿童DVD患者23例(9例为单眼,14例为双眼),采用戴镜后遮盖和光学方法使原注视眼视力低于现注视眼视力2或3行(国际标准视力表),以达到转换注视眼的目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位及视网膜对应情况.结果采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后,原注视眼视力无明显下降,现注视眼视力提高2......
作者:岳以英;赵堪兴;马惠芝;华宁;王乐今 刊期: 2003- 12
-
眼科手术后斜视和复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后继发性斜视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方法检查79例不同眼科手术后发生继发性斜视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复视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牵拉试验.对部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术中观察眼部受累组织的情况.结果在全部患者中,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占38.0%(30/79),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占31.7%(25/79),眼眶手术后患者占13.9%(11/79),其他为青光眼、翼状胬肉及上睑下垂术后患者.视网膜......
作者:夏群;黄志;申德昂;戴虹 刊期: 2003- 12
-
8-氯腺苷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视网膜细胞原癌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8-氯腺苷(8-CLA)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原癌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寻找抑制细胞增殖的新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健康牛眼RPE细胞进行培养,采用Northern杂交法测定8-CLA对TNF-α诱导的RPE细胞c-fos及c-myc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的RPE细胞有少量c-fos及c-mycmRNA表达;加入TNF-α实验组,RPE细胞中c-......
作者:杨萍;张惠蓉 刊期: 2003- 12
动态资讯
- 1 特发性颅压增高的治疗现状
- 2 世界眼科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13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在我国香港召开
- 3 第二期眼科学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学习班将在广州举行
- 4 日食性视网膜病变三例
- 5 正视眼与近视眼阅读简体字与繁体字的调节微波动差异研究
- 6 低氧条件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及向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的体外研究
- 7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睑板腺挤压器的应用
- 8 眼科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和技术
- 9 酷似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动静脉畸形一例
- 10 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治进展及存在问题
- 11 慢性结膜炎患者泪液中腺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
- 12 阿米巴角膜炎刮片细胞学特征
- 13 白内障与眼内散射光
- 14 重视糖尿病相关干眼的诊断与治疗
- 15 面对葡萄膜黑色素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 16 以虹膜肿物继发青光眼为首诊的肺癌一例
- 17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抑制作用的研究
- 18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急性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特征
- 19 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上斜肌磁共振成像形态变化分析
- 20 Von Hippel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