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读者为全国眼科工作者,以纸载体、光盘版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并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杂志。多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在国内本专业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内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载论文目前已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内外11种以上重要数据库收录;国内重要信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医药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重要奖项,连续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2/R

邮发代号: 2-6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81
  • 国内刊号:11-2142/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眼科杂志介绍

               195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读者为全国眼科工作者,以纸载体、光盘版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并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杂志。多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在国内本专业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内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载论文目前已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内外11种以上重要数据库收录;国内重要信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医药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重要奖项,连续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本刊栏目设置
专家述评、防盲及流行病学调查、论著、调查研究、论著摘要、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中华眼科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眼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 该刊欢迎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技术交流、调查研究、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书刊评介等栏目的稿件。专家述评和继续教育园地的稿件主要为约稿。

  2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 000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 000字。

  3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4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5 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

  6 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 (MeSH) 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2个字。

  7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8 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时(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9 数字:执行GB/T 15835 1995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 309.476 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不要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1.10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 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0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1 参考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12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3 来稿应一式两份,其中1份为手写或打印稿,另1份可为复印件。要求字迹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期刊引用
中华眼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眼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眼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眼科杂志往期文章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05年在北京举办各类专业进修学习班

    ......

    作者: 刊期: 2005- 06

  • 重视青光眼检查技术规范促进结果互认

    在医疗领域中,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非常重要。如果忽视规范的制定及推广,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检查结果难以互相认可、医疗资源及患者时间的浪费、患者就医成本明显增加、医疗质量与安全无法保证以及收集的医学数据难以进一步研究等。青光眼专科存在很多的技术操作,但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对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青光眼诊治水平,建议先从青光眼检查技术规范的制定入手,提高眼科同行对技术规范重......

    作者:王宁利 刊期: 2014- 05

  • SMILE、FS-LASIK及T-PRK术后角膜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及其与主观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及其与主观视觉质量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并自愿行屈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患者共55例(109只眼),其中男性6例(12只眼),女性49例(97只眼);年龄(25.6±7.3)岁.根据患者术......

    作者:王力翔;李莹 刊期: 2018- 10

  • 富氢水对眼部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氢气既不干扰代谢性氧化还原反应,也不影响信号活性氧的种类.富氢水为一种温和的抗氧化剂.近年来众多的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富氢水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脏及肾脏部分疾病均具有治疗作用.富氢水治疗眼部疾病的研究资料目前比较匮乏,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富氢水在眼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眼科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欣欣;周晓晴;魏锐利 刊期: 2018- 08

  • 青光眼遗传学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青光眼是常见且病变不可逆转的严重致盲眼病,遗传因素对于青光眼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相关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青光眼研究领域的应用,使青光眼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人们难以预计新的研究成果将对青光眼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但却引发出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可能预示着青光眼遗传学研究方向的变化趋势.......

    作者:葛坚;张清炯 刊期: 2005- 12

  • 幼兔角膜上皮细胞损害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角膜上皮的损害可引起角膜细胞凋亡,甚至角膜基质层变薄[1].我们通过损伤幼兔角膜上皮,以观察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

    作者:张阳;聂庆珠;盖春柳;徐旭;尹树国 刊期: 2003- 10

  • 重视后视路损伤的治疗与视功能的康复

    累及后视路的脑卒中、脑肿瘤及脑外伤所导致同向偏盲性视野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尽管部分患者在损伤早期视野有部分改善,但是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国外系列研究显示以“残余视觉理论”和“脑塑形”为基础的视觉重建治疗可以通过扩大患者视野改善视功能.尽管目前国际上对视觉重建治疗效果和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论,但由于视路损害所致视功能损伤的普遍危害性,以及目前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开展多学科合作、大样......

    作者:魏世辉;张晓君 刊期: 2011- 12

  • 基于Pubmed数据库的近五年青光眼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了解近5年国际青光眼相关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方法以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录的青光眼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高频主题词共现矩阵进行转换、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绘制战略坐标图;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结果共检出青光眼相关文献6427篇,近5年每年发文量变化不大.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法国5个发达国家总发文量为4989......

    作者:黄文彬;王伟;周民稳;陈士达;张秀兰 刊期: 2013- 11

  • 先天性粉尘状白内障一家系基因突变定位

    目的探讨先天性粉尘状白内障一家系的基因突变定位.方法回顾性研究.对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成员(共32人,其巾患者15人)散瞳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并取外周血提取DNA样品.选取常染色体上微卫星标记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后,进行基因扫描.利用GeneMapper软件进行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和单体型分析.分别通过Linkage5.1和GeneHunter软件进行两点法和多点法对数......

    作者:李宁东;布娟;袁松涛;杨建军;赵堪兴 刊期: 2008- 06

  • 黄斑区小动脉阻塞

    患者男性,42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d,于2011年4月25日到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d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静脉滴注“血栓通”针剂,症状无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无血管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眼前指数;眼压右眼为13mmHg(1mmHg=0.133kPa),左眼为14mmHg.右眼检查正常.左眼前节正常,左跟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4.临床诊断......

    作者:张静琳;吴德正;姚翠群;高汝龙;吴斌斌 刊期: 2011- 10